行政責任的構成要件有哪些?

一、行政責任的構成要件有哪些?
行政責任的一般構成要件①存在違反行政法律義務的行為,這是行政責任產生的前提。②存在承擔責任的法律依據。③主觀過錯的要件性問題。
二、行政許可的法律責任有哪些?行政許可的幾種法律責任
專業(yè)分析行政許可法律責任承擔的條件有
1、行政許可行為人有違法行為。
2、行為人有過錯。
3、行為有危害后果。
4、違法行為與危害后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5、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四十四條對屬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圍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先向上一級行政機關或者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應當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依照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
引用法規(guī)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四十四條
三、行政復議機關的職責有哪些,法律上如何認定
專業(yè)分析1、受理當事人的行政復議申請、對于當事人的行政復議申請進行審查、以及對于該行政復議申請的事由調查取證,并作出相應的裁判等。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五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
【溫馨提示】遇到法律問題,建議盡快找專業(yè)律師咨詢,聽律網網作為您身邊的法律服務平臺,凝聚高效率、服務評價好的專業(yè)律師團隊,直接在線咨詢我們,省時省心!
引用法規(guī)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四十五條
四、行政主體承擔行政責任的具體方式有哪些
行政主體承擔行政責任的方式有1、通報批評;
2、賠禮道歉,承認錯誤;
3、恢復名譽,消除影響;
4、返還權益;
6、停止違法行為;
7、繼續(xù)履行職責;
8、撤銷違法的行政行為;
9、糾正不適當的行政行為;
10、行政賠償等。
【法律依據】
《行政處罰法》第八條,行政處罰的種類
(一)警告;
(二)罰款;
(三)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
(四)責令停產停業(yè);
(五)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zhí)照;
(六)行政拘留;
(七)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行政處罰。
引用法規(guī)
[1]《行政處罰法》 第八條
五、行政處罰的責任條件是什么,法律有什么規(guī)定
行政處罰的責任條件,主要是行政相對人對自己的行政違法行為需要負責。在我國的行政機關的處罰程序的規(guī)定中,行政相對人的行為是行政處罰作出的主要依據,此時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有證據證明行政相對人違法的話,是需要及時的處罰的。
六、行政許可的設定方式有哪些,有相關的法律規(guī)定
專業(yè)分析1、經常性行政許可的設定經常性行政許可,由全國人大以法律、國務院以行政法規(guī)、有權地方人大以地方性法規(guī)來設定。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按照法律、行政法規(guī)和地方性法規(guī)的效力等級來確定,即上一個等級沒有設定的,下一個等級才可以設定。
2、非經常性行政許可的設定國務院可以以決定形式,省、自治區(qū)和直轄市單位可以以規(guī)章形式設定非經常性行政許可。
【溫馨提示】如您正遇到法律難題不知道怎么解決?或者實在找不到合適的律師,請點擊咨詢按鈕,可以根據你的大概情況為匹配到最合適的本地專業(yè)律師。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64645在線法律咨詢平臺發(fā)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http://www.teamresearchwriters.com/news/article/697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