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政類 > 正文內容

行政復議的各個階段及所需時間和程序

法律咨詢網(wǎng)2023-11-28 07:14:12行政類15
行政復議的各個階段及所需時間和程序

一、行政復議公示的幾個階段

行政復議公示的全過程大致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

1、第一階段是受理階段,包括申請在內,它以行政機關正式受理為標志告一段落;

2、自受理之后直到作出復議決定,是第二階段。

二、行政復議時間與程序

行政復議的具體程序分為申請,受理、審理、決定四個步驟:一、申請1、申請時效。申請人申請行政復議,應當在知道被申請人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60日內提出(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耽誤法定申請期限的,申請期限自障礙消除之日起繼續(xù)計算。

2、申請條件。

1、申請人是認為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相對人;

2、有明確的被申請人;

3、有具體的復議請求和事實根據(jù);

4、屬于依法可申請行政復議的范圍;

5、相應行政復議申請屬于受理行政復議機關管轄;

6、符合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條件。

3、申請方式。申請人申請行政復議,可以書面申請,也可以口頭申請;口頭申請的,行政復議機關應當當場記錄申請人的基本情況、行政復議請求、申請行政復議的主要事實、理由和時間。

4、行政復議申請書。申請人采取書面方式向行政復議機關申請行政復議時,所遞交的行政復議申請書應當載明下列:

1、申請人如為公民,則為公民的姓名、性別、年齡、職業(yè)、住址等。申請人如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則為法人或者組織的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

2、被申請人的名稱、地址;

3、申請行政復議的理由和要求;

4、提出復議申請的日期。二、受理行政復議機關收到行政復議申請后,應當在5日內進行審查,對不符合行政復議法規(guī)定的行政復議申請,決定不予受理,并書面告知申請人;對符合行政復議法規(guī)定,但是不屬于本機關受理的行政復議申請,應當告知申請人向有關行政復議機關提出。除上述規(guī)定外,行政復議申請自行政復議機構收到之日起即為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提出行政復議申請,行政復議機關無正當理由不予受理的,上級行政機關應當責令其受理;必要時,上級行政機關也可以直接受理。行政復議期間具體行政行為不停止執(zhí)行。三、 審理1、審理行政復議案件的準備。

1、送達行政復議書副本,并限期提出書面答復。行政復議機構應當自行政復議申請受理之日起7日內,將行政復議申請書副本或者行政復議申請筆錄復印件發(fā)送被申請人。被申請人應當自收到申請書副本或者行政復議申請筆錄復印件之日起10日內,向行政復議機關提出書面答復,并提交當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jù)、依據(jù)和其他有關材料。

2、審閱復議案件有關材料。行政復議機構應當著重審閱復議申請書、被申請人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書面材料(如農業(yè)行政處罰決定書等)、被申請人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jù)的事實和證據(jù)、被申請人的書面答復。

3、調查取證,收集證據(jù)。

4、通知符合條件的人參加復議活動。

5、確定復議案件的審理方式。行政復議原則上采取書面審查的辦法,但是申請人提出要求或者行政復議機構認為有必要時,可以向有關組織和個人調查情況,聽取申請人、被申請人和第三人的意見。

2、行政復議期間原具體行政行為的效力。根據(jù)《行政復議法》的規(guī)定,行政復議期間原具體行政行為不停止執(zhí)行。這是符合行政效力先定原則的,行政行為一旦作出,即推定為合法,對行政機關和相對人都有拘束力。但為了防止和糾正因具體行政行為違法給相對人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行政復議法》規(guī)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停止執(zhí)行:

1、被申請人認為需要停止執(zhí)行的;

2、行政復議機關認為需要停止執(zhí)行的;

3、申請人申請停止執(zhí)行,行政復議機關認為其要求合理,決定停止執(zhí)行的;

4、法律規(guī)定停止執(zhí)行的。

3、復議申請的撤回。在復議申請受理之后、行政復議決定作出之前,申請人基于某種考慮主動要求撤回復議申請的,經向行政復議機關說明理由,可以撤回。撤回行政復議申請的,行政復議終止。四、決定。

1、復議決定作出時限。行政復議機關應當自受理行政復議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行政復議決定;但是法律規(guī)定的行政復議期限少于60日的除外。情況復雜,不能在規(guī)定期限內作出行政復議決定的,經行政復議機關的負責人批準,可以適當延長,并告知申請人和被申請人;但是延長期限最多不超過30日。

2、復議決定的種類。

1、決定維持具體行政行為。具體行政行為認定事實清楚,證據(jù)確鑿,適用依據(jù)正確,程序合法,適當?shù)?,決定維持。

2、決定撤銷、變更或者確認原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有兩種情況:一是認為原行政行為認定的主要事實不清,證據(jù)不足,適用依據(jù)錯誤,違反法定程序,越權或者濫用職權,具體行政行為明顯不當?shù)模瑳Q定撤銷、變更或者確認該具體行政行為違法。二是被申請人不依法提出書面答復、提交當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jù)、依據(jù)和其他有關材料的,決定撤銷。

3、決定被申請人在一定期限內履行法定職責。有兩種情況:一是拒絕履行。被申請人在法定期限內明確表示不履行法定職責的,責令其在一定期限內履行。二是拖延履行。被申請人在法定期限內既不履行,也不明確表示履行的,責令其在一定期限內履行。

4、決定被申請人在一定期限內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決定撤銷或者確認該具體行政行為違法的,責令被申請人在一定期限內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

5、決定賠償。行政復議機關在依法決定撤銷、變更或者確認該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時,申請人提出賠償要求的,應當同時決定被申請人依法給予賠償。

6、決定返還財產或者解除對財產的強制措施。行政復議機關在依法決定撤銷或者變更罰款,撤銷違法集資、沒收財物、征收財物、攤派費用以及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具體行政行為時,應當同時責令被申請人返還財產,解除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措施,或者賠償相應的價款。

3、對抽象行政行為的處理。申請人在申請行政復議時,對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jù)的有關規(guī)定提出審查申請,或者行政復議機關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依據(jù)不合法的,行政復議機關可依法作出:

1、有權處理的,應當在30日內依法處理。

2、無權處理的,應當在7日內按照法定程序轉送有權處理的國家機關依法處理。

4、行政復議決定書的制作。行政復議機關作出行政復議決定,應當制作行政復議決定書。行政復議決定書一經送達,即發(fā)生法律效力。除法律規(guī)定的終局行政復議決定外,申請人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可以在收到行政復議決定書之日起15日內,或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期限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申請人逾期不起訴,又不履行行政復議決定的,對于維持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復議決定,由被申請人依法強制執(zhí)行或者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zhí)行;對于變更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復議決定,由行政復議機關依法強制執(zhí)行或者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zhí)行。被申請人不履行或者無正當理由拖延履行行政復議決定的,行政復議機關或者有關上級行政機關應當責令其限期履行,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警告、記過、記大過的行政處分;經責令履行仍拒不履行的,依法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行政處分。

三、行政復議范圍解析條件和詳細闡述

一、行政復議的范圍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依照本法申請行政復議(一)對行政機關作出的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責令停產停業(yè)、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zhí)照、行政拘留等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二)對行政機關作出的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等行政強制措施決定不服的;(三)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有關許可證、執(zhí)照、資質證、資格證等證書變更、中止、撤銷的決定不服的;(四)對行政機關作出的關于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決定不服的;(五)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合法的經營自主權的;
(六)認為行政機關變更或者廢止農業(yè)承包合同,侵犯其合法權益的;(七)認為行政機關違法集資、征收財物、攤派費用或者違法要求履行其他義務的;(八)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申請行政機關頒發(fā)許可證、執(zhí)照、資質證、資格證等證書,或者申請行政機關審批、登記有關事項,行政機關沒有依法辦理的;(九)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受教育權利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沒有依法履行的;(十)申請行政機關依法發(fā)放撫恤金、社會保險金或者最低生活保障費,行政機關沒有依法發(fā)放的;(十一)認為行政機關的其他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二、申請行政復議的條件須滿足

1、有明確的申請人和符合規(guī)定的被申請人。

2、申請人與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

3、有具體的行政復議請求和理由。

4、法定申請期限內提出。

5、屬于行政復議法規(guī)定的行政復議范圍。

6、屬于收到行政復議申請的行政復議機構的職責范圍。

7、其他行政復議機關尚未受理同一行政復議申請,法院尚未受理同一主體就同一事實提起的行政訴訟。

四、"行政復議申請階段的程序規(guī)定"

1、申請
申請時效。申請人申請行政復議,應當在知道被申請人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60日內提出(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耽誤法定申請期限的,申請期限自障礙消除之日起繼續(xù)計算。

2、申請條件。
1申請人是認為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相對人;
2有明確的被申請人;
3有具體的復議請求和事實根據(jù);
4屬于依法可申請行政復議的范圍;
5相應行政復議申請屬于受理行政復議機關管轄;
6符合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條件。

3、申請方式。申請人申請行政復議,可以書面申請,也可以口頭申請;口頭申請的,行政復議機關應當當場記錄申請人的基本情況、行政復議請求、申請行政復議的主要事實、理由和時間。

4、行政復議申請書。申請人采取書面方式向行政復議機關申請行政復議時,所遞交的行政復議申請書應當載明下列
1申請人如為公民,則為公民的姓名、性別、年齡、職業(yè)、住址等。申請人如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則為法人或者組織的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
2被申請人的名稱、地址;
3申請行政復議的理由和要求;
4提出復議申請的日期。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64645在線法律咨詢平臺發(fā)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http://www.teamresearchwriters.com/news/article/709690.html

分享給朋友:

“行政復議的各個階段及所需時間和程序” 的相關文章

民法典規(guī)定行政拘留是否屬于不可抗力

民法典規(guī)定行政拘留是否屬于不可抗力

一、民法典規(guī)定行政拘留是否屬于不可抗力 依據(jù)相關法律的規(guī)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而行政拘留并不是不可抗力因素。根據(jù)相關法律規(guī)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jù)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當事人遲延履行后發(fā)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責任。本...

監(jiān)護人的撤銷是指什么?

監(jiān)護人的撤銷是指什么?

一、監(jiān)護人的撤銷指的是什么? 監(jiān)護人不履行監(jiān)護義務或損害被監(jiān)護人利益的,經利害關系人申請,可由人民法院撤銷其監(jiān)護。下列單位和人員有權向人民法院申請撤銷監(jiān)護人資格未成年人的其他監(jiān)護人,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未成年人住所地的村(居)民委員會,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單位。二、行政行...

行政處罰決定如何公告送達,法律有哪些規(guī)定

行政處罰決定如何公告送達,法律有哪些規(guī)定

一、行政處罰決定如何公告送達,法律有哪些規(guī)定 法律咨詢解答公告送達的,以公告中明示的生效時間,算送達時間,公告期為六十日,自公告發(fā)布之日起經過六十日,即視為送達。依據(jù)我國法律的規(guī)定,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在宣告后當場交付當事人;當事人不在場的,行政機關應當在七日內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guī)定,將行政處罰決定...

什么是行政強制執(zhí)行?行政強制執(zhí)行力是否由法律設定?

什么是行政強制執(zhí)行?行政強制執(zhí)行力是否由法律設定?

一、什么是行政強制執(zhí)行,行政強制執(zhí)行由法律設定嗎 關于行政強制執(zhí)行由法律設定的問題:根據(jù)《行政強制法》第13條第1款規(guī)定行政強制執(zhí)行由法律設定。因此,只有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的法律才能設定行政強制執(zhí)行,行政法規(guī)、地方性法規(guī)和規(guī)章都無權設定行政強制執(zhí)行。引用法規(guī)[1]《行政強制法》 第13條二、強制...

行政訴訟第三人的特點

行政訴訟第三人的特點

一、行政訴訟第三人的特征 依據(jù)《行政訴訟法》第29條規(guī)定,行政訴訟第三人有以下幾個特征1、行政訴訟第三人一般是原告、被告之外的行政相對人;2、行政訴訟第三人是同被訴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人;3、行政訴訟第三人參加訴訟,必須是在訴訟開始之后和審結之前;4、行政訴訟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方式有主動申請參加...

行政處罰與行政處分的區(qū)別是什么?

行政處罰與行政處分的區(qū)別是什么?

一、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有什么區(qū)別? 1.作出決定的主體范圍不同行政處罰是由享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主體作出的,這些行政主體具有對外管理職能,其行政處罰權已為法律、法規(guī)明確規(guī)定。而行政處分是由受處分的公務員所在機關,或上級機關,或行政監(jiān)察機關作出的。2.所制裁的對象不同行政處罰制裁的對象是違反行政法規(guī)范的...